2012年10月6日,炼油厂6000kt/a常压开工过程中,仪器校准常压炉入炉原料线控制阀FV-4008B,介质切换为辅助线,关闭控制阀前后阀,打开辅助线截止阀。仪器校准控制阀完成后,介质切换为原工艺,打开控制阀前后阀,关闭辅助线阀。在关闭辅助线阀的过程中,原料油从根部泄漏,并通过各方的努力扑灭火灾。切断进料,更换事故阀,分析截止阀。
1泄漏的阀门
1.阀门技术参数见表11
表1 阀门的技术参数
♂
1.阀门结构见图1
2.泄漏原因分析
2.1 阀门解体检查
图1 阀门结构
火灾事故发生后,对阀门进行了解体检查。阀门解体后,发现阀门上的密封座大部分已旋出(密封座为螺纹连接),盘根失去密封预紧力,盘根被介质冲走,阀杆失去密封保护,介质泄漏,发生火灾,迫使装置停机。测量后,密封座孔与阀杆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.28mm,标准间隙应为0.365~0.575mm,见图2。
图2 解体后阀门结构
♂
2.2.盘根泄漏的原因
阀门解体后,认为阀杆与上密封座之间的间隙小于标准间隙,标准间隙为0.365~0.575mm,事故阀的间隙仅为0.28mm。高温状态下阀杆与上密封座热胀粘死,因上密封座是正向螺纹,阀门开启过程中螺纹向上紧方向旋转,螺纹越来越紧,密封性能加强,所以开阀过程中盘根不会泄漏。在阀门关闭过程中,螺纹向松开方向旋转,因上密封座与阀盖没有焊接,上密封座同阀杆一同向下移动,阀杆与上密封面脱离阀座,间隙越来越大,阀门盘根预紧力下降,达不到密封介质的要求,并且盘根被介质冲刷掉,阀门失去了密封,介质发生泄漏,发生着火事故,阀门盘根泄漏部位见图3。
图3
3改进措施
(1)事故发生后,测量了相同型号的阀门,阀杆与上密封座之间的间隙为0.30~0.40mm,加工了8个库存阀的上密封座,扩大了内孔孔径,间隙为0.65~0.70mm,并将上密封座与阀盖焊接,避免上密封座在关闭阀门时旋出,现场安装投入使用。更换的7个阀门由制造商更换,更换后测量的上密封座与阀杆之间的间隙为0.58~0.70mm,试压合格作为备用。
(2)开关截止阀门时,用力稳定,无冲击。当阀门完全打开时,将手轮倒转一点,以免松动和损坏螺纹。
(3)加强填料的后期维护。检查时,检查填料函是否有泄漏。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技术处理。阀杆必须保持清洁,需要填充润滑油。填料盖和螺栓的维护也非常关键。一些腐蚀性介质也会损坏它。每次控制阀检修时,必须更换密封填料,压盖和螺栓取决于情况。
(4)填料不得超期使用,使用周期应控制在小于其工作周期,以免出现意外情况。
4结束语
经过8个阀门的结构改造,经过6个月的运行,阀门运行良好,证明阀门改造成功。阀门改造为设备的顺利生产节省了大量时间,也提高了设备技术人员对阀门结构的进一步了解,为设备的后续管理提供了经验。
咨询需求
